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文化

纪念大理总段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获奖征文作品展

时间:2016-07-26       作者:      来源:      点击:

 一等奖 路缘 作者:鹤庆公路管理段羊丽芬

    人们常说“人和人的相见皆是缘份”,你信吗?人和人如此,那人和物呢?人们还常说“修桥补路是修德”,你信吗?或许你不信,但我却信了。在时光的隧道里,三个养路工(年长的过期颐已逝,年中的已过古稀,年轻的刚过而立)在不同的时空里,不约而同的做了同一件事——修路,你说是不是有缘呐?

第一代养路工——爷爷

 1951年5月23,西藏和平解放。8月中旬,作为中共党员的爷爷服从组织安排,带着村里的一批男青年,从鹤庆出发,进入西藏,参与援藏公路的修建。这一年,爷爷29岁。1952616,爷爷在援藏修路任务中,因成绩突出,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军区公路工程处授予功臣奖状,选为“特功”。1954年,爷爷因工作需要,被组织调回,平安归家......

 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大妈(爷爷的大女儿)说起过爷爷修路的事情,才感受到爷爷修路时的艰辛。

 爷爷参与修建的那一段路,路况复杂,又涉及当地的藏民,为和当地的藏民们搞好关系,爷爷每月工资3元钱,1元带回家中,2元留作自己用,说是自己用,其实也没有用在自己身上。爷爷常说:“烟是和气草,酒是一家亲”。为了协调好当地藏民的土地问题,爷爷经常利用晚上空余时间,到藏民家中拜访,和他们一起闲聊,抽上一支烟,喝上一壶酒,修路占用的土地问题,在闲聊中慢慢消融。有一次,爷爷到一户藏民家中协调土地问题,看到一名藏民女子抱着婴儿蜷缩在草堆里。第二天,爷爷将组织上发给自己的长款新棉衣送给了她。

 西藏的夏天,依旧寒冷,尤其是面对雪水路段,几乎没人敢下。爷爷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脱去布鞋,高高卷起裤脚,鼓起勇气踏了进去,冰凉透骨,寒冷随即传遍全身,其他的同志见状后相继下水,出水时,腿上的青筋都凸了出来。

 在西藏,烧水、做饭也成了难事。由于路途远,后勤供应时常是青黄不接,爷爷和其他的同志在工地上经常是一把青稞面、一把雪,填饱肚子。

 在公路的修建中,会遇到一些无法预料的事,比如雪崩、坍塌、飞石等。在一次修建过程中,由于发生了意外,5人丧失了生命,爷爷带着其他的同事,接连数天的寻找,最终只找到了3人。在回鹤庆的时候,爷爷自己花钱为他们买了棺木,并带头把他们挑了回来。多年后,爷爷依然记得那5人的名字......

第二代养路工 ——父亲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实现了包产到户,而在此前,父亲一直在生产大队的领导下,从事着集体农业,吃着大锅饭。随着四个姐姐的相继降临,家中的口粮越来越紧张,真是“宁添一斗,莫添一口”。身体单薄的父亲为养活一家6口人,报名参与了朵美至松桂、朵美至中江、朵美至黄坪路段的修建。朵美至松桂、中江、黄坪等路段,原来都是一些毛路,当地货物的流通都是靠人背马托,乡亲走亲串戚、办事都是靠脚力吃饭,行走在崎岖的毛路上,需结伴而行,脚力好的大约1天多才能达到。尽管现在的美松公路历经弹石路、水泥路的重建,黄坪至朵美、中江已经铺设了柏油,但重走美松公路,依旧能感受到父辈们修建时的智慧,就如“Z”字型公路的盘旋而上。

    路畅思源,回想父亲当年修路的环境,真是不易。

父亲是小学6年级毕业,写得一笔好字,数学学得不错,在美松公路修建前期,被生产大队选派至修路队中参与测量。回想那时的测量,父亲至今,仍念念不忘。那时测量队里来了一个云南大学的毕业生,这个大学生就带着父亲、大黑狗在山里转。在树木密集的路段,测量很有意思。父亲将一块红布做成的小旗子,绑在竹竿上,听大学生口里的哨音,哨音的不同响法,代表着不同的信息,父亲凭借着这种方式,移动着竹竿,做好记录。晚上,在“四面灯”的照射下,父亲和大学生一起,计算、整理白天的数据,最后由大学生上表。

美松公路的修建中,最为难修的是上河川至松桂这一段,因为这一段山大、陂陡,但父辈们用他们的智慧,将一个个“Z”字连在一起,笔直的公路忽而盘旋而上,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美松公路、美黄公路、美中公路这三条公路的修建,父亲都参与其中,每天收获15个公分,用公分换取一些棉布和粮食,养活一家6口。尽管那时修建的是土路,但父辈们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打通了朵美连接外界的通道,为富裕、文明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第三代养路工——我

20107月,我以优异的成绩被临沧总段录取,812,被分配至双江公路管理段。813中午,就随车上了工地。当时,恰逢云南省52条二级公路修建高潮,我有幸参与了小澜二级公路(小黑江至澜沧)的修建。

回想二级公路的修建,有苦有乐,其中的点滴,值得回味。

初到项目部,我对计量、质检工作很陌生,在项目总工阮工的指导下,很快就熟悉了计量软件的相关操作。在指挥部李副的指导下,我学会运用Excel做质检内业资料。无论是做计量还是质检,做这些资料之前,先要对公路工程做足功课,才能很好的理解和分类。在工程计量中,一些子项会因为实际情况而发生变动,比如工程量的单价、方量等的变更。做质检,除了要写好施工日志,更为重要的是要结合实验室的实验数据编制好质检资料,要运用好Excel的数据处理功能,最后将真实、规范的数据誊写在订制好的表格上。

有一次,接到指挥部的通知,需要带计量资料去澜沧竹塘指挥部检查,从接到通知到出发仅有1天时间,原本做好的计量资料因为临时接到通知而要变更其中相关子项,我从早上8点到第二天凌晨4:30,期间没有休息,经细致核对无误,打印好相关纸质资料,并请相关人员签字、盖章。我和车师傅5:00出发。因为修路的缘故,有些路段不能通行,而又为了赶时间,我们的车从山脚爬上,穿过一山一山的甘庶林,沿着山路绕行,山路不仅狭窄,而且弯道较多,头一偏,就能看到谷底的大石头和溪水,真有些后怕。当车辆驶入施工路段,由于是雨季,车窗总是忘记关,一股股的稀泥会飚到人的脸上或衣服上。在土质疏松的路段,车师傅需要加大油门,快速驶过,一不小心就有可能遇上落石或泥石流。透过车窗,能看到半山腰上滚动的石头,滑动的泥石流。在返程的路上,车开得很慢,但不巧的是由于头天晚上下暴雨,山上的巨石滚落下来,把路给堵住了。我们在路边等了近四个小时,肚子有些饿了,就顺着公路走了一段,找到一家佤族人开的小卖铺,方便面早已售罄,只好买了把面条、几根火腿肠,借了小卖铺的小锣锅,煮吃面条。雨季天,柴火容易回潮,烟子不出门,水还未烧开,烟就呛得不行。只见车师傅甩了一根面条上墙,师傅说:“面条要是在墙上站稳了就说明面条熟了”。也许是饿了,也许是小锣锅煮的面条特别香,一锣锅的面条竟被吃完。洗整完后,才发现我们的脸、手上都染上了黑锅烟。

在项目部,停电已是常事,但夜晚的停电,是我们几个年轻娃子最高兴的事。一到晚上停电,我们几个便带上手电筒和塑料袋,走到小黑江边上的大沙场,开始捡蝉。白天,蝉停留在树干上唱歌,晚上,蝉安静的砭在江边的鹅卵石上,一动不动,我们手一拾,放进袋子即可。不到2个小时的功夫,几个塑料袋就装满了。回到项目部门口的小卖铺,交由小卖铺的佤族阿娘烹饪,她可是个弄蝉的熟手。我们几个在等待油炸蝉的过程中,点起蜡烛,玩起了扑克,不一会儿,一盆焦香的蝉子摆上了石桌,用手抓上一只,还未到口,就闻到了香味,一口咬下,外脆、里嫩,香酥可口,一只接一只,一盆接一盆。末了,每人喝上一大碗金薄荷,开心的睡了。

201311月,我从双江回到了鹤庆,此前很少参与养护一线的劳动,对此知之甚少,但经过近三年的锻炼和实践,

通过近距离的和一线职工共同劳动,我发现一线职工的纯朴和可敬,同时也对养护行业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愈发喜爱这一行业。

在参加工作前,我不知晓爷爷、父亲曾修过路。爷爷、父亲、我,三人在不同的时空里,做了同样的事情——修路。尽管修路的环境不同,但我们修路的初衷是相同的。张长生副厅长曾说“修路修人生,养路养人品”。修路,不仅是一种工作需要,它同时也修筑了我们的人生、洗涤了我们的灵魂。

行驾在“畅、安、舒、美”的公路上,回想历代公路人,他们靠集体智慧、团队协作、合力共为,终完成修建任务,通过后期的精心管养,创造和维持群众安全出行的路域环境,助力当地经济发展和腾飞。

 

今天,我有幸成为橘红中的一员,仰望祖、父辈的背影,远不及此,但我不忘初心,甘做“铺路石”,平凡而不平庸,平淡而不绚烂,将愚钝和时间投入到公路管养上,不管缘深缘浅,珍惜最好,用实践和努力养护好公路,让自己成为一名温润、教养、文明、担当的公路人。当承载梦想的车轮驶过平坦宽阔的公路时,路况越好,车轮转动得越快,通往希望的彼岸就越近,被车轮碾压过的“铺路石”会越磨越亮。

评语:《路缘》以纪实性散文的笔触,写了三代人与路有缘,修路护路的故事。虽然时间跨度几十年,但线索脉络清晰,叙述简洁明快,字里行间紧扣了“60年”这个主题,是一篇打有深深的时代烙印、情景交融、有思想内涵的较为优秀的作品。

 

 

二等奖风雨阴霾下最美的守望 作者:弥渡公路管理段罗仕花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初见这句话,我想幸福家庭的共性大抵就是夫妻和睦、孝老爱亲、父慈子孝、其乐融融,这些都有了,然后呢?时间不会让任何人或事太完满,家庭也是一样。当桩桩件件的意外甚至厄运袭来,幸福的家庭还会幸福吗?在方丽明一家身上,我找到了答案:会的,因为他们对家庭有最美的守望。

普通四口之家的不平凡坚守

刚参加工作不久,常在单位院子里遇到一位老人,遇人就问:“请问我家方丽明回来了吗?同事都回来了怎么还不见她?”打听后才得知,她是方丽明的婆婆。儿媳上路工作去了,下班时间不见回,老人很是牵挂,婆媳之间的融洽可见一斑。原来,方丽明一家四口,是“2+1+1的家庭模式,夫妻二人、婆婆、独子。方丽明是弥渡公路管理段住官营公路管理所的一名普通养护职工,丈夫杨银昌无固定职业,儿子杨润德在西藏部队工作。

从事公路养护26年来,方丽明无论是上路养护施工作业还是炊事,都勤勤恳恳,尽心尽责,忠诚于公路养护第一线,并没有因为行业的苦、脏、累而选择另谋他处。身教重于言传,儿子杨润德继承了她对工作的忠诚和公路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到西藏部队5年来,认真参与训练,勤学苦干,从稚气少年成长为合格军人,到士官学校培训后,现担任司务长。

生活中,方丽明夫妇给人的第一印象都是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历经变故和磨难亦不改本色。201512月,方丽明在单位组织的健康体检中被检查出患有甲状腺乳头状癌、左侧颈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就在2014年,她才因宫颈浸润癌癌前病变在云南省肿瘤医院进行全麻“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两大疾病加上近两年来,她还经历了哥哥、母亲两位至亲离世、姐姐车祸、儿子生病、婆婆瘫痪在床等一系列的变故。她所经历的这些,于己于人,其中一件都觉得难以承受。但是,她们一家用最坚定的信心和最温暖的方式度过了一个个难关。亲人间不离不弃的扶持相守,弥渡公路这个大家庭给予的关心和帮扶,就像两只无形的大手,拉着方丽明一家顺利应对了意外,和疾病勇敢斗争。

妇唱夫随孝老爱亲的萨丁婚

方丽明丈夫杨银昌是妇唱夫随的随和人,方丽明从事的公路养护工作,属重体力劳动,整修路肩、清挖水沟,他都学会了,他只要有空就会出现在养护施工工地贴心地和妻子一同劳动,减轻她的劳动强度。方丽明被安排从事站所炊事员的时候,他也是烹饪能手,从旁协助。同事们都笑说:他是妇唱夫随的模范丈夫。在几次方丽明住院看望中,我们重新认识了她的丈夫杨银昌,平日里是有说有笑的乐呵人儿,妻子两次患病和家里的变故,他顶住压力,发挥着自己爱说爱笑的本领,给关心、看望的亲朋好友和方丽明解压打气,积极乐观的心态令人敬服。

2016年春节前夕,方丽明因甲状腺乳头状癌在大理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期间,经过手术治疗病情稳定后,方丽明夫妻放心不下家中瘫痪在床的老母亲,在医院打完针硬是向医生请假后当天回到弥渡家中夜间陪护,第二天一大早又赶去医院治疗。说起其中的辛苦和奔忙,方丽明说:“没办法,我们不管谁管,妈妈已经不会动,只能我们克服。”就是照料老人当仁不让的态度才让婆婆对她亲如女儿,时时记挂和依赖。

今年,是方丽明夫妻结婚24周年,结婚24年,被法国人浪漫的称为萨丁婚,寓意婚姻历经岁月的洗礼,犹如非洲大草原上异常珍贵的美石般坚固而珍贵,这是对他们家庭生活最贴切的注解。

亲朋邻里的“快乐大本营”

“远亲不如近邻”,在弥渡公路管理段住官营公路管理所职工住宿区内,就有这样一群和睦互助的邻里。站所养护任务重时,职工早出晚归,无法顾及孩子。担任炊事员的方丽明主动承担起照料孩子三餐的任务。同事、邻居李发英说:“工作忙的时候,儿子放学方丽明不仅做好饭喊他去吃,在儿子没胃口的时候,还去买凉米线等儿子喜欢的食物,真的像一家人一样照顾我儿子,有这样的同事、邻居真是幸福!”单位部分同事家在外地,遇到各种节日,方丽明一家都会做好饭菜,准备好节日的食物:元宵、饺子、月饼、水果等,热情地请同事们到家中一起过节,让外地在弥渡工作的同事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暖意。家在洱源的李润琴、家在昆明的吴开国、昭通来的李明飞等同事,或者是家中人少的邻居们,都常去他们家里热闹,即使非年非节,只要是休息时间,他们家里就是院子里最热闹的地方。同事邻居朋友们都说:“方丽明家是我们的快乐大本营,他们家的门白天一般不锁,就是为了有人来或者邻居有事的时候方便照应,到了他们家就像在自己家一样轻松高兴!”

最美邻里中的最美家庭

“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在如今钢筋水泥的居住格局下,邻里多年互不相识的情况很常见。但在弥渡段住官营所住宅区,却有着大杂院般的热闹和淳朴乡村的和乐。方丽明家不仅以前热闹,在她患病住院期间也一样热闹,下班后单位组织了志愿者到他们家里帮忙照料老人,到了之后,我们才发现,“志愿者”根本无需组织。同事、邻居曾云华、罗玉秀、李发英、陆永兵、何文光等,同事家属、邻居白红英,他们默契得就像排好班一样,轮流到方丽明家帮忙照顾瘫痪的婆婆,喂饭、喂药、喂水、翻身一样不拉,甚至帮忙擦洗身体,给老人亲人般的照顾。

平时玩闹谈笑,困难时自发地在你身边,不仅仅一个家庭“最美”,我想他们这群同事、邻里亦可称为“最美”。

 

 评语风雨阴霾下最美的守望》这篇通讯,虽然没有写养路护路人奋战一线的工作场面,却道出了一个养路人家庭感人至深的故事,通过这个家庭成员的故事,折射出“公路人”喜怒哀乐的时代缩影,道出了养路人的另一种美——心灵美,看似波澜不惊,笔触却直抵人的内心深处。

 

 

精彩女养路人》作者:总段机关张丽珍

公路,是穿越大山,走向城市,连接文明,通向富裕的有力纽带。大山大河中,蜿蜒延伸的公路,多少代养路人在前赴后继,默默无闻的付出中保障了公路的通、平、美、绿、安。在人们的印象中,公路是一种阳性的象征,公路建设的工地是男子汉们驰骋的战场,殊不知,红花还需绿叶配,我们的女养路人就是公路养护中的绿叶,她们无怨无悔地付出着,构成了我们养护行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一直在想,女人在公路这个行业中发挥了一种什么样的作用?她们是女养路人,是母亲,是妻子。公路这个整天与路、泥土、沥青打交道,成天与大山、寂寞相伴的特殊行业,让女养路人比男人承受更多的艰辛与付出:与一大群男同胞上水毁工地,塌方现场,就是小便也不方便,只好少喝水,尽量自己克服不便;女道班工人,作为母亲,当然心疼自己的儿女,但特殊的工作环境,让她们大多数不得不忍痛把孩子丢给丈夫,老人,只能在劳作之余、在梦中与家人团聚,寄上相思。在工地上,在养路工作中,女人忘却了性别,她们与男同胞干一样的活。女人天生的体力弱。在养护行业,在不断的养路劳作中,女养路人也由开初的娇弱走向坚韧、强壮。吃不了养路的苦楚,就端不了养路这个饭碗。养路这个行业中许多杰出的女性,那怕再娇柔者,都有一种刚性,一种男子汉的豪气。也许是公路这个雄气干云的主战场的催生,滋养了女性的坚强?也许是艰辛的大大多于男性的付出磨化了女性的柔媚?在大山里、在工地上,在水毁抢修现场,女人消除了性别,需要的是与男性一样的英勇、干炼、万丈豪情。所以我们的女养路人柔媚者也是柔中带刚,刚强者更胜过男儿。我不止一次地看到这样的场景:在热火朝天的油路大中修工地上,在水毁塌方的第一抢修现场,在抗震救灾保畅通的工地上,在雨夜巡路时,在保护路产路权的现场,在机械操作中……有我们女养路工飒爽的英姿,有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有含着眼泪的欢笑;在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的队伍中,有她们骄傲的微笑;在中、高层公路行业领导中,同样有我们女养路人自信的微笑;在财会岗位,她们更是展示了女人会当家理财的优势,当好单位这个大家;在宣传战线,她们以精彩、细腻的文笔讴歌养路人;在治超战线,有她们崭露头角的风采;在五尺收费亭,她们展现了女人亮丽的微笑服务;在养路一线,她们不甘示弱地与男同胞一块支撑起养路的一片晴天;在各级表彰的公路行业先进个人的光荣榜上,有我们女养路人留下的光辉足迹。谁说女子不如男?在现代社会,我们女养路人充分发挥了性别中细腻、认真、不服输的优势,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我认识这么一位女同胞:在家她是温柔的贤妻良母,在单位上她是一位以柔克刚工作出色,独当一面的好领导;我认识这么一位技术员,瘦小的身躯,坚毅的性格,对养路工作的执著,让她负责施工路段的包工头们又敬又怕,她管的工地,每次结束验收都达到了优良工程。她说:“公路这行一干就是三十多年,每一段路,每一座桥就象自己的孩子,浸透了我们养路人的心血、汗水,怎么不让我对它产生深深浓郁的感情?”我认识这么一位肤色与足下的路同样黝黑的女养路工,热爱、付出、奉献已成了她坚持二十几年养路生涯中的一种个性和习惯。我知道这么一位女收费员,以温顺美丽的微笑,以无一次差错的十年的收费生涯,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荣誉。她说:“委屈和对家人的负疚辛酸被我淡化了,因为对收费岗位的热爱和珍惜,让我情绪再底落时都能笑对过往驾乘人员,同样地笑对人生!”……

 

     以上仅仅是我撷取的女养路人中的典型代表,我们的女养路人,身上传承着太多中华这个央央大国的几千年来形成的女性的优异秉赋,足下的这条路把一种伟大的精神融合给了我们女养路人。“沉默、忍耐、奉献”,让女养路人一代又一代的美丽容颜,美化了公路,融入了公路,成为一种不可轻视的力量,让养路战线上的男子汉们敬重、服气,真正发挥了女性半边天的作用。

 

评语:《精彩女养路人》以散文随笔的文风和笔触,在小桥流水的叙述中,碰触了“精彩的养路女人”这一群体,可见作者的匠心独运,且作者文字功底深厚,虽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高大上”的形象和呼天抢地的语言,但在平淡之中见神奇,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可见一斑。

 

 

三等奖百 合 的 香 气作者:巍山公路管理段陈丽君

——记云南省在建二级公路的建设者

请相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最美的表情,最美的角度,最美的时刻……

在今天,人们快节奏地生活,车行的方便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我们历经无数个城市,相同的街道、相同的高楼,那些铅灰的感觉正日渐消散并且只剩下肤浅的感觉,许多景观事物只能突出视觉化冲击而没有任何内涵;车窗外,所有看上去都是雷同的。人们无休止的忙碌,试图在城市或乡村的某个角落里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部分“文字”,寻找到能够被大家“认同”的地方。

当空间与人发生联系、时间与人拉近距离时,就产生了“环境”。在个性与生命、体现瞻性和标准的时刻,作为一名普通的筑路工,我有幸参与到云南省在建二级公路建设的部分参建工作中,以最“基本”、最“原始”的方式接触到这些在建五十二条二级公路的建设者们,作为参与到这个“环境”中的一份子无不为他们各自心中不等同的非学院流派设计,浓烈的建设构思,闪亮色彩创造的华丽流畅有生命视觉的冲击而惊叹。透过车窗外时隐时显的那一条条在建的二级公路,此时心中升华的是飘散着百合香气的崇敬,只有山间那盛开的百合花才能代表建设者的他们。

◇表    情◇

最初的参与建设便是怒江州金厂岭至六库的二级公路,怒江州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历代生活在怒江峡谷地带,其最高海拔五千多米,最低海拔八百多米,平均高差三千多米,怒江峡谷山谷幽深,危岩耸立,交通长年靠船渡,马帮、溜索及不方便,几条连接州内的道路也是等外公路,唯一有一条六库镇通往州外的三级公路,早已不适应全州经济建设的需要,在全省完善路网结构省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建设安排和部署工作中,这条起点接大保高速澜沧江路口金厂岭至六库的二级公路,沿怒江大峡谷修建,山势险峻、地质结构复杂,沿途跨大理州、保山市、怒江州三个区。整个工程分三个阶段进行,设计为山区二级公路。

建设者们迎着山风,踏着朝露操着不同的民族语言兼收并蓄战斗在崇山峻岭之中,他们着一身迷彩,套一双水鞋,喝着同一种米酒用不同的语言传达着建设的激情。在这里我已记不清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只记得那一张张有着民族特色的彝、傈僳、阿昌、白、普米(族)……不同民族兄弟质朴的脸,切身感受到他们不同民族风俗表情表达下参与建设的执着和豪迈。

也许是因为我不懂他们的语言,我便看着表情与他们交流而印象特深。

十月,如蓝的江水真的好平静,一如参与建设的那位白族指挥长那宁静方能致远的性格,不善言辞略显单薄的他带着浓重的白族口音,行走在怒江峡谷地带,抓质量赶工期,奔走在省州内外协调资金,解决一次又一次因地质结构复杂造成的工程变更和资金审批各项工作中。作为一名指挥长,在工作中从不讲人情的他冷峻的眼神仿佛能洞察一切,让你寒颤,而如今在离开怒江的今天,我认为那是我所见到的最美的表情,作为精心设计这份空间的核心者,没有繁琐的装饰,没有人性映射的光影,那份参与建设者共有的暗沉色块带来的厚重感,让我读懂他们:如今,只有靠轮渡运送筑路机械的地方有了飞跨的怒江大桥,只有靠人背马驮的地方有了农家的致富大道……,那些曾经暴雨后冲下山谷建好的桥墩,那些治理后又坍塌的边坡隧道,不论峡谷如何制造难题建设者们共有的牺牲精神艰辛造就的今天大道。再次让我读懂他们:“十年磨一剑”历经五个春秋,当我们再次跨进怒江时,当许多冲击视觉的景观映入眼帘时,我们同样不能忘记他们。

◇角  度◇

人们能够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与自然交流、接触,通过创造一种特殊的视角,来改变人们以往看待一切自然的角度。正如我在在建元双线看到的一样。

经过一天路程的颠簸,经过沿途的探路问询,又走了八公里泥泞便道终于来到元双线路基四标项目部驻地。下车时,项目经理迎了出来,一字排开的办公室也走出人来,我不由惊喜这份特殊的欢迎,同行的驾驶员脱口而出:“你们这里好难找,假如没有见到这片白色的房子,我们今天也找不到项目部”。

在静静的山脊上,在那片深深的葱绿中,那一点白就是筑路人的家,它就像是一个展示平台,激发起我对这群筑路人的探寻。

“走,先去看看工地吧。”项目经理提议。跟着总工,项目经理踩着厚厚的松针,我们又到了一个比较高的山岗上,项目经理指着远方:“这里是桥台、这里是桥基、还有这里是隧道口,在远处是第二座桥基部分……”。顺着他指的地方,我仿佛看到在云彩深处的那道彩虹,阳光里那叫人沉醉的拱型。

“经理,我想问一下,你们为什么把项目部的简易房涂成白色。”我问道。经理笑着回答:“为了显眼,你们好找呀!”

筑路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用那如诗意的白色与外界交流。

在几天近距离的接触中,当我用平视的角度来观察他们时,在这片远离城市喧嚣的山岗上,他们承受着蚊虫、毒蛇的肆意、恶劣的天气、潮湿的房间、发霉的衣物,生活的单调清苦;特别是夜深人静时,那份对亲人的顾眷如同虫子般啃食心脏,这些筑路人如苦行僧般的生活不禁让我整了整衣襟,把平视的眼神角度换成仰视。

对不同生命的释意,他们选择了为更多的人能通过道路的延伸更快、更好的交流而选择一辈子的孤寂。通过创造连接更具有活力的空间——城市;更丰富的生活他们选择了清苦。此时,令我感受到的是他们那种不同寻常与外界交流的活力,在那份他们的概念里能让时间变得轻盈,空间变得抽象,他们拨动着心中的彩虹,引入天光,设置出他们精神世界的角度,可以视觉、可以听觉、可以触觉。

当我离开时,他们自己开垦的菜园里有了柔柔的绿,我把随身带来的水果、矿泉水、洗发精、防晒霜、感冒药……都留在了那里,为能让我思绪会延伸,季节会有气息的那片白色的房子而心存感动。

通过要站在这一特殊的视角才能看到的那群人,改变着我看待生命的角度,我深深祝福那些和云彩一起舞蹈的筑路人,永远平安!

◇时  刻◇

时间总在重复间流了过去,工作夹杂着生活,生活连接着工作,我坚持再一次进入元阳至绿春的在建二级公路项目时,是因为有一群年轻的筑路人,他们牵缠着我一起向前。

许多时候,我们要承载太多的东西,当我们倾听自己心底的声音时,我们可以通过思考、创造、扬弃,用认真、谦卑与热情来改变我们的选择。

在在建元阳至绿春二级公路绿春过境线第四合同项目部,我看到的项目经理和项目工作人员全是一群年轻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但我和他们交流时,我从他们年轻的心里深深看到他们那些与同龄人不同的高尚的精神境界。工作对他们并不轻松,但工作兴趣和热情却是最至高的。

在举全省之力打一场二级公路建设攻坚战,确保在2011630以前全面完成在建五十二条二级公路建设任务中,这些不断涌入的新鲜血液加入到在建工作的年轻人,有许多是刚毕业的年轻大学生,因为赶上这场战斗,他们几乎是全部心力的转换,为了更好地认识当下和把握未来,我总能看到他们快乐的工作、快乐的生活,相信他们对待工作与生活真诚的态度决不是像某些网络媒体里讨论的那些“80”后和“90”后。

在这个有意义的选题上,无论是任何一个参与建设的他们,大家觉得自己是最幸运的,有这个机会在这一个过程中学习和完善自我,谱写一曲内涵丰富精彩之至的人生插曲,他们而为之涕流过。

随着和他们进入现场工作,不止一次又一次胸中涌动着对他们的敬意。为了加快项目进度抓住好天气、好时机,三十多岁的项目经理告别刚失去母亲需要照顾的女儿,忍着那份因为没有好好照顾生病离他而去的丧妻之痛,投入工作就是几个月不回家。

听说元阳气候比较热,这次可真深有感受,白天温度最高可到40,烈日下无法正常工作。可为了早一天完成大桥的桥基,只好把工作时间排在晚上两班倒,工人可以做到两班倒,可项目部的管理人员却没那么多,为了保证大桥的施工质量,作为试验员的小张只有累了打个盹,又继续取样,顶到天亮,并把婚期一拖再拖,只到未婚夫对她下最后通蝶,也没有离开工作岗位,自己还打趣说:“谁会娶她这个被晒得又黑又亮的新娘,再说被虫子叮咬的双臂和腿也穿不了婚纱,因为都长满水泡了”。

一大早就来接我的小刘一人身兼四职在工地上忙上忙下,早忘记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母亲的生日,此时他只能通过打个电话向母亲祝寿。

随着这些动人光芒的点亮,标志着筑路人争朝夕保项目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着力抓好二级公路建设的决心和态度,这一最生动、不同凡响的时刻,以一种动人的英雄气慨到来时,我们真应该好好的庆祝,在享受这一过程中流下那渗透着各自不同情绪的幸福泪水。

 

 评语:百 合 的 香 气》这篇通讯,可以看得出作者的文字功力和对自己工作环境和身边人和事的细腻观察。作者用很文学化的语言,以“素描”的方式,勾勒出养路人的“群像”,又不囿于传统的叙述,读完文稿,在“润物细无声”中获得启迪。

 

 

风雨同舟幸福路 一路高歌写辉煌作者:永平段 徐正阳

——从大理总段网说大理公路人

 

不论天渊与歧尺,一线相连随人思。
无须多虑风与雨,天下之事尽皆知。

以上是一首网络诗,用来形容总段网站再恰当不过了。不论你身处苍山脚下、小河淌水边或茈碧湖畔还是祖国的大江南北,打开“大理公路管理总段网”就能拾起公路情。不管风和雨,看到总段网首页橘红徽标上的“大理公路”,大理公路人的天下事尽可知。那总段网上有大理公路人哪些事、哪些情呢?

      一个念想一分牵挂一份深情

一个念想,畅安舒美

一分牵挂,公路人家

一份深情,相惜相怜

人活着,也许就是一个念想,不管这个念想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有一个念想,有一个目标,生命才会有意义。大理公路人的念想就是春也路哟,秋也路哟,养路人的心中装着路,大理公路人的生命意义就是“为人民甘做砂石路上铺,共建大理富裕路,共创大理平安路”。 “激情事业路为天”燃起公路人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斗志,“云路连万家”激起公路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承重的情怀。战斗、奉献后,敲击键盘进入“大理公路管理总段网”,你的先进事迹在一支支神笔下化作一首首英雄史诗。吃苦、承重后停下来进入“大理公路管理总段网” ,你的心将被另一颗心温暖。大理总段网是大理公路人的平台,是大理公路人牵挂的载体,时不时促使打开扫描一番,看看兄弟单位动态,想想身边的公路人,牵挂一下公路事业的发展。浏览到公路同胞的风采激起对公路行业的崇敬之情,工作累了懒懒的瞄瞄大理公路人的新闻消息时空是种惬意的休息,当出现一段优美文字快乐瞬时爆满。家是感情的港湾,家是灵魂的栖息地,家是精神的乐园,大理公路人的平台网站正是大理公路人的那个家,那里“住着”抛热血洒热泪挥热汗的大理公路人。  

 一张照片一个故事一段历史

         一张照片,定格精彩美丽瞬间

一个故事,一份感动几分收获

一段历史,畅吟昨天今天明天

总段网站走过八个春秋,八个春秋记录了大理公路人八年的故事,八年的故事掀开一个历史篇章。大理公路人管养14条线路1785.2公里,万里长征千里行,崎岖坎坷变通途。2010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和2015年五年无数次分流保通,每次分流“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管养道路始终安全畅通。八年间一百五十多次水毁、冰雪抢险,风里来雨里去雪中飘扬,战水毁除冰雪保畅通。工程技术员、机械操作手、驾驶员、炮工、民工组成的32民突击队每天工作长达15个小时以上,开挖路基3000m、清理坍方68000立方、爆破石方4800 立方、抢通了124km公路,打通了“5.12”汶川灾区的生命线,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了“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的殊荣。32名突击队员的背后是心系灾区、情系灾民的大理总段1597名职工220810.00元的爱心。贡山“8.18”特大山洪泥石流爆发后,34名队员组成的大理总段应急保障中队奔赴灾区,面对持续的下雨、洪水的不断上涨突击队员从未停止施工。经过白天黑夜的连续作战,2010824日上午1200在大理人民和贡山人民心中架起了一座连心桥,得到了怒江州州委、州人民政府“大理公路管理总段在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调集力量组织工作组赴灾区投入抢险救灾工作,始终奋战在灾区的第一线,发挥了抢险救灾主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用血汗和忠诚谱写了一曲曲公路人无私奉献的赞歌”的评价。2014316 ,鹤庆县松桂镇长头村象眠山发生森林火灾,24名大理养路职工瞬时变成“救火队长”。总段网站还记录着“清洁公路,美丽家园向贫困宣战,建幸福家园爱心助学,帮扶困难、“道德宣讲,传递正能量筑路彝州追太阳”……它是一部大理公路人数字化的史书,八年大理总段网八年大理公路人——寒来暑往、经年累月,不顾风吹雨打、不计名利得失,在平凡的岗位上、在艰苦的条件下,恪尽职守、真诚奉献,用宝贵的青春和人生,铺就无数大道,保障了公路畅通。

一个空间一次碰撞一道风景

一个空间,自由飞翔

一次碰撞,情比金坚

一道风景,别样年华

    有的在总段网赞颂养护工人补坑塘、修路基、挖水沟、掏涵洞、架桥梁的默默奉献,有的在总段网篆刻治超人员的斗志斗勇,有的在总段网描摹安全员“防火墙”的缔造,有的在总段网雕琢科技创新的力量,有的在总段网站挥洒管养心得,有的在总段网抒发对党的热爱和执着,有的在总段网焕发青春的意气风发,有的在总段网回忆成长的心路,有的总段网构筑明天的宏伟蓝图。一个橘红空间,养路人自由灵魂的天地。一个橘红空间,一次思想碰撞一次灵魂沟通。一个橘红空间,养路人风采的一道风景线。

            一道文化一种精神一代传承

一道文化,丰富多彩

              一种精神,永不枯竭

              一代传承,日久弥新

总段网犹如一个餐盘,盘里盛着养路人的文化大餐。大理公路人形成了“政治坚定,爱党爱国;勤奋好学,提高素质; 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生态养护,美化环境;遵纪守法,廉洁奉公; 爱岗敬业、求真务实;养好公路,服务社会;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行为文化理念,打造了四室一化,三园三室的实体文化,统一了“VI形象徽标、“橘红标志服”的视觉文化,创建了“微笑彩云南,温馨在交通”、文明示范窗口的服务文化,构筑了路面平整路况好、生态环保养护好、文明施工秩序好、标志桥涵管理好、水沟畅通一条线、边坡整修一条线,路肩整洁一条线、路树粉刷一条线”的养护文化,开展了读书征文、演讲比赛、书法摄影绘画展览、棋牌、球类、文艺演出的娱乐益智文化。

总段网犹如一个大脑,存放着养路人精神的食粮。总段网真实写照了“人在路上,路在心上;养路为业,道班为家;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甘当铺路石,奉献终身的大理养路人职业精神风貌。总段网刻录了大理公路人对“人便于行、货畅其流、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展现着“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交通精神。

总段网犹如一本笔记本,一代又一代在阅览又在写录,不断传承不断发扬行业文明光辉。有老一辈养路人杨林保家卫国革命情怀的《滇缅公路与滇西抗战有关的历史事件》,有退休干部杨瑞昌追忆缅怀往事如烟缠绕,路史如画在心的《梦萦滇缅公路》有退休养路工人李灿繁饱含白族风情的《蝴蝶泉边会金花》,有年轻巾帼况亚麟中国梦的呼声《挥洒青春,放飞梦想》,有年轻汉子李明飞养路人的赞歌《养路工颂》,有新职工杨光刚的入职记录《一颗铺路石的位置》……

总段网上有数百位总段新老职工撰稿,新老交替继往开来。总段网总文稿数达到5000多件,传承不断创新不止。总段网点击量达到数百万次,塑造形象传播文明。总段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这道风景线背后是一代又一代的大理养路人爱岗敬业、默默无闻、顽强拼搏、开拓进取、艰苦创业、无私奉献铺路石精神。与其说总段网真实写照大理公路人,不如说大理公路人开创了大理公路的辉煌篇章。

六十年,大理公路人扬帆激浪,一往无前;六十年,大理公路人携手并肩,风云起航,共建美丽幸福大理。

 

评语:《风雨同舟幸福路    一路高歌写辉煌》用散文诗般的语言和风格,从大理总段网切入,“说”大理公路人。该文语言鲜活,在深情的叙述中有“收”、有“放”,让人读出了成就,读出了养路人的风雨里程,又不是简单的罗列数据和陈词滥调,其立意可圈可点。

 

 

坚守方能撑起脊梁》 作者:总段机关冯庆惠

 ----祥临路黄土坡2号桥便道抢修纪实


    2013年9月12下午4
时,一条以受损桥梁两头为直径的安全通道,在桥梁左侧山坡上画了一个半圆后,将两头断路牢牢连接在一起。至此,祥临公路南涧到临沧中断77个小时的双向交通恢复通行。

便道修通了,车水马龙般受阻车辆和行人上路的欢呼声久久地回荡在无量山谷。谁持彩练当空舞,在抢修的背后那些不为人鲜知的三天不洗脸,三天端着饭碗到处找躲雨,三天只睡10个小时的故事已渐渐远去,但我常常为一些画面所感动,感动于养路人在风雨中不折不扣的坚守。阳光总在风雨后,人总在风雨中变得坚强。灾毁现场天气极端,时晴时雨,一旦放晴总觉得要给太阳晒塌一层皮,一旦暴雨来临往往让人猝不及防。现场施工飞舞的泥浆喷洒在大家的脸上、身上,脚下的鞋子早就成了泥鞋,人变成了泥人。施工不是头顶烈日,脚踩稀泥;就是冒雨作业,雨水泡脚。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日夜奋战,大家觉得很累,他们说:“很多时候感到几乎下一秒就支撑不住了,但还是选择了坚守,为了实现抢修目标,为了大理公路管理总段应急中队那面高高飘扬的旗帜,累了也要坚守。”正是全体抢修队员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承重,特别能奉献的铺路石精神,用汗水浇灌和铺就了一条激情之路。养路人在风雨中的坚守和挺直脊梁捍卫生命线的光荣事迹,翰墨浓香地为总段应急抢险工作添上了生动独特的一笔。

   负责便道抢修指挥的大理公路管理总段副总段长总工程师施爱朝向我们介绍说:99845,因连日降雨、山体滑坡,大理公路管理总段管养的西景线(G214线)祥临路K94+358一座4×20m T型桥梁的1号墩12号柱被剪切断裂,造成桥面下沉约0.5,导致祥临公路南涧到临沧双向交通被中断。第一时间!负责养护该路段的公郎管理所职工在按惯例进行雨季三查时发现桥梁灾毁险情及时疏散交通车辆;第一时间大理总段调派总段应急中心前往现场抢修便道;第一时间!省交通运输厅领导亲临现场做了指示;第一时间!省公路局李志武副局长亲自赶到现场视察后主持召开了由大理州交通运输局、南涧县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参加的协调会议!第一时间!总段长刘学赶赴受灾现场指令启动应急预案,紧急研究抢险方案,迅速调兵遣将,组织总段应急中心力量赶往水毁现场投入抢险。
    采访中我们发现作为现场总指挥的施副总谈得最多的是那些关于抢修的人和事,唯独没有谈到自己。耳畔不时萦绕着被困车辆和人员通过便道时发出的“神了!神了!说是12日下午4时通车当真是分秒不差”的赞叹声,面对如此精密的抢修施工组织计划,带着同样好奇和钦佩的心情的我们聆听了那些抢修中的故事。9日早上845分正在参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剖析会议的施副总接到指令后,率先带领总段相关科室火速赶往灾毁现场。在前往南涧的路途中,他及时安排南涧段分别向州县应急办和政府汇报路况信息,与地方路政和交警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和联系,建议及时在南涧小军庄和公郎两地分别阻车,避免更多的群众被阻在水毁地段。具有丰富水毁抢修经验的他,人未到现场,根据南涧段上报的信息所了解和掌握的情况,途中尽管桥梁灾毁的诱发原因等还不清楚,本着怎么快怎么抢修的原则,“绕行方案”、“抢通方案”、“保通方案”、“修复方案”早在他的脑海中反复酝酿,呼之欲出。待通过现场踏堪,细致查看灾毁情况后,通过与随同的养护管理科和南涧段负责人现场探讨,在短时间内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抢通方案和盘托出,并及时将抢通方案上报主管单位和地方政府审批。在他的指挥下,一系列紧张有序的抢修准备工作同时展开:应急中心将夜间施工照明器材、测量仪、睡袋、帐篷等应急抢修物资紧急送往现场,快速搭起帐篷成立了抢修指挥部;工程技术人员一进场就展开了便道的测设工作;南涧段开始组织施工机械、材料进场和抢修人员就位。待9日下午7时协调会一结束,按抢修方案迅即开始施工,为确保预期抢修目标的实现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抢修工作得到四面八方的支持。当地党委政府、交通运输系统相关部门和群众为抢修工作大开绿灯。应急经费不足,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征地拆迁政府出面协调,帮助解决征地拆迁和2个弃土场的难题。群众也积极配合,修建便道需要临时征用农户田地,对青苗补偿和复垦问题群众也没有多大的怨言,顺利完成临时征用土地4亩和一幢240m2砖木结构房屋的拆迁工作。地州交通部门也给予了总段全力的帮助,尤其是交警、路政部门,一天24小时坚守在风雨中,为抢通工作付出积极的努力。
    “预案是死的,而抢修工作千变万化。”副总段长施爱朝向我们讲述。所以,在抢修过程中,他坐镇指挥,保证了抢修中发现问题能及时解决,同时他的指挥、协调、组织才能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也极大地鼓舞了干部职工的士气,增强了战胜水毁、恢复道路通行的信心和决心,抢险保通的激情持续在养路人的心中涌动、流淌、沸腾、高涨。由于一直下雨,施工条件差,尤其是夜间施工照明度极低,而施工时间紧,任务重。他根据便道测量设计标高定出每天的路基挖方、弃土、填方、铺装等工程量,倒排工期,倒排进度。按照“中间贯通,两头突进”的方法,开挖明槽打通便道,组织投入挖掘机3台、装载机3台、运输车9辆和80名应急人员立马展开抢修工作。在他的精心组织、合理安排下,人员、机械“并肩作战”,干部职工每天连夜奋战,每台机械配二名操作人员,人闲机不闲,争分夺秒,全力抢修。按照路面结构类型手摆块石(50cm+干压碎砾石(20cm+泥结碎石(15cm施工技术标准要求,历经44个小时,完成开挖土石方17000m3,铺筑了一条长200,宽8.5的通行便道。全体抢修人员一直到便道抢通后才回到总段,难怪才不见几天,办公室的人一见到施副总的第一句话便是:“施副总怎么黑了一大截”。一起在现场协同抢修工作的南涧路政大队的同志见证了整个抢修过程,谈到指挥长施爱朝,无不佩服地说:“像施副总这种始终日夜坚守在抢修现场的领导还是头一回见着。”
     鲁迅先生说:“世界上本没有路,只不过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但灾毁现场的群众却说:“路是养路人抢修出来的”。实事最感人,真情最动人,当地群众见证了养路人的执着与坚守,感受到风雨中的温暖。现在想想那些难忘的日子,当“生命线”被打通的那一刻,成就、激动、酸甜苦辣全部涌上养路人的心头,他们的坚守、拼搏、艰难困苦换来了群众的好评,当地群众感动地说:“看着桥梁毁坏的架势,想着少则半年多则一年才能走出去,没想到一夜之间路就铺到了家门口”。

    “一粒砂中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此时,那些关于“坚守”、“脊梁”的概念已渐渐明朗起来和体会深刻,坚守是一种信念,信念是撑起理想的脊梁,有爱才会有坚守,坚守方能撑起脊梁。采访结束了,同样是一名养路人的我,想了许久,亲爱的父老乡亲,亲爱的兄弟朋友,在您前行的道路上,我能为您做什么呢?那就是做一枚石子,为您铺路。

 

评语:《坚守方能撑起脊梁》这篇事件通讯,其可贵之处在于抓住了整个事件的新闻性、时效性和现场感,文字也不拖泥带水,这在业余作者和通讯员中尤其值得提倡。并且这篇文稿有点有面、见人见事,虽然撷取的只是几个片段,但有“一滴水见太阳”的感觉。